2008年5月27日 星期二

2008年5月18日 星期日

轉載:認識自己 醫院幫你解夢 (聯合報)








認識自己 醫院幫你解夢




























「我夢到地上有洞,裡頭滿滿的蛇。」、「我夢到過世的先生,他好像有難言之隱。」人人都會作夢,有人夢過即忘,有人卻受夢境困擾,馬偕醫院協談中心提供解夢服務,由夢境分析現代人的人生困境。


馬偕醫院台北院區有個秘密花園,福音樓九樓的協談中心,成立已四十多年,專門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現在也提供解夢服務,現任主任王榮義廿多年前就對夢境有興趣,一開始院內同事聽說他會解夢,專程找他輔導;諮商心理師蘇絢慧則透過夢境詮釋,協助驟然喪親者療癒,走出傷痛。只要掛號,即可預約。


「夢是了解一個人內心感受、情緒最快的方式,比問他怎麼了還要快。」王榮義說,夢還可以一針見血,觸及當事人最痛處。他有時會問女兒做了什麼夢,藉以了解女兒內心的感受。


有趣的是,夢境的地點、顏色等細節,也有象徵意義。王榮義說,若是在室內,通常跟家庭有關,換成戶外,則象徵對外的人際關係。但王榮義說,有人常用自己對象徵的了解,亂解釋別人的夢,像廁所一定是讓人不舒服的地方,或狐狸就代表狡猾等,這樣反而無法進入對方的內心,解夢的權力還是要交給當事人。


蘇絢慧廿六歲被「夢」吸引,當時她是安寧病房社工。某天晚上夢見接到父親病危的電話,卻找不到同事代班、訂不到機票,無法見父親最後一面,在夢中嚎啕大哭。事實上,蘇絢慧十四歲就喪父,但因為無法言語的哀傷,有長達十二年的日子,她從未提過自己是個沒有父親的孩子。


蘇絢慧認為,夢境裡的情緒感受是最真實的,來不及跟親人說再見的遺憾,對親人的想念,甚至是不願接受親人死亡的事實、不願面對喪偶的身分,都可能變成栩栩如生的夢境,可以幫助當事人更了解自己。


儘管解夢、釋夢,王榮義跟蘇絢慧不希望別人用神祕兮兮的眼光來看他們或當他們是算命師。他們聆聽當事人的夢,是為了讓當事人認識自己說不出口的情緒、壓力或痛苦。王榮義說,唯有當事人面對內心感受,才能學習如何善待自己,而輔導或諮商心理師則是陪伴他們面對這些情緒跟壓力。



【2008/05/19 聯合報】@ http://udn.com/


轉載:夢都有道理》蛇爬全身 討厭陰沉自己(聯合報)










夢都有道理》蛇爬全身 討厭陰沉自己





















誰來解夢?馬偕醫院協談中心主任王榮義說,走進協談中心的當事人大多數面臨婚姻、親子關係的難題,也有遭逢中年危機的一家之主。


王榮義記得,一名國三生接受輔導時說,他夢到自己活在棋盤的某個小格子裡,只要一探出頭呼吸新鮮空氣,壓馬路的車子隨即會轟隆隆從他頭上輾過,夢裡的他怕沒命,連頭都不敢探。


當王榮義問他,是不是覺得生活裡充滿了規矩,不能稍越雷池一步?只見一旁陪他看診的弟弟點頭如搗蒜,原來他們父親管教嚴格,立下許多規矩,夢裡那輛壓馬路的車子,就是父親的化身。


還有卅多歲上班族,夢到蛇爬滿全身,任憑她怎麼努力撥掉,就是撥不乾淨。「沒有無厘頭的夢,每個夢都是有道理的。」王榮義說,在夢的象徵語言裡,接觸到身體的東西其實是象徵自己的一部分,這名上班族覺得蛇很邪惡、狡滑,反映出她不喜歡自己陰沈的一面,卻又無法改變。


諮商心理師蘇絢慧曾接觸一中年婦女,這名婦女難過地提到,她回娘家探視獨居母親,沒想到看到的竟是母親冰冷的遺體,由於死亡多日,母親赤裸的身體上點點屍斑清楚可見。蘇絢慧說,這名婦女一直自責沒照顧好母親,她還夢到青面獠牙的客人到娘家雜貨店買東西,沒來由的恐懼讓她大喊:「我不會讓你傷害我媽媽」這青面獠牙的客人,其實象徵要帶走她母親的死神。



【2008/05/19 聯合報】@ http://udn.com/

轉載:精神科醫師觀點》解夢非算命 也無公式(聯合報)








精神科醫師觀點》解夢非算命 也無公式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說,運用解夢進行諮商、輔導,主要是源自佛洛伊德、榮格心理分析學派。但他強調:「這是引導個案去了解自我的一扇窗」不同於算命,不能立刻跳出一個解釋或結論。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榮格都解析夢,把夢的研究當作是通往潛意識的捷徑,但王浩威說,兩位學者解釋夢的方式不太一樣,佛洛伊德把夢當成是性跟欲望的壓抑,榮格則是從集體潛意識來看夢境,從集體文化來解釋夢裡出現的象徵符號的意義,像蛇,不只是性器官,在聖經裡牠是引誘犯罪的文化象徵。


王浩威說,在心理治療過程裡,如果個案特別談到夢,他也會透過解夢去了解個案碰到什麼困擾。但他強調,象徵的解釋跟人類神話、文化象徵有關,不是機械式的,也無法變成一種公式。


「有些人解夢的經驗非常老道,或是火候夠了,確實很快就能抓到個案問題的核心。」但王浩威說,這不是可以迅速學會的能力,而且解夢和算命不一樣,心理治療或諮商過程裡,引導個案去解釋自己的夢,是為了幫助個案了解自我,不像算命解夢,馬上可以解釋夢境所代表的意義,也不會立刻跳出結論。


中心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李光輝說,精神科醫師有時也會透過夢境,去了解病患究竟在擔心什麼事,為了讓病患記得夢境的內容,還會讓病患提早三、四十分鐘起床,但不是那麼常用。


李光輝說,日有所思,夜不見得一定有所夢,但夜裡做的夢,可以用來反推患者擔憂的事,他說,對於難以入睡的患者,則會詢問他們入睡前想了那些事,藉以了解患者的情緒困擾。



【2008/05/19 聯合報】@ http://udn.com/


2008年5月16日 星期五

活動訊息:諮商心理與本土的對話系列講座

由前中國輔導學會,目前改名為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主辦之諮商本土系列活動,

全程免費,歡迎報名參加,相關連結請上: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



中國輔導學會諮商心理學組 

「諮商心理與本土的對話」系列講座

 









    在學習諮商心理專業的過程中,您是否曾經懷疑過課堂或教科書上所學得的西方諮商理論與知識,能否真的適用於我們的國情?您是否曾在實際接觸與服務案主的經驗當中,發現以現有的諮商理論無法完全理解您在諮商實務現象場的經驗?抑或,在您研究的過程當中,您是否曾發現辛苦由現象場中蒐集到的第一手寶貴資料,卻難以用熟知的西方理論加以解釋與分析的窘境?

若您也與我們一樣,曾有過上述這些懷疑與困惑,企圖尋找更進一步瞭解與貼近我們的諮商實務經驗與研究,我們竭誠地歡迎您來參與這一系列的「諮商心理與本土的對話」講座!



「諮商心理學」萌芽於西方的社會文化與價值信念,因此無論在研究或實務上,國內的諮商心理專業人員長期深受西方諮商理論與觀點的影響,部分學者甚至把諮商心理學視為「舶來品」。

    不過近些年來,隨著本土心理學的研究蓬勃發展,若干諮商心理學者也從理論或實務中開始探究與尋找更貼近國人的諮商心理的本土化經驗。「中國輔導學會諮商心理學組」為鼓勵諮商心理本土化研究與實務的開展,自六月起將開辦一系列「諮商心理與本土對話」講座,邀請國內知名的本土心理學者和諮商心理學者或實務工作者針對某些具有共同興趣的主題進行對談,期待透過這樣的對話,刺激與會者對諮商相關議題的本土化思考,進而產生更多元的思考,以達到諮商心理學的本土化發展。目前「中國輔導學會諮商心理學組」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將於每個月的第一個週五晚上(除第一場為第二週的週五晚上外)於台灣師大共同推出五場講座,歡迎您來參加!

                   

                        中國輔導學會諮商心理學組、台灣師大心輔系共邀

                                                           2008年5月



 

一、 活動內容:










































日期


主題  (暫訂)


主持人


引言人


6/13(五)


非常本土!心理位移

經驗取向VS實驗控制取向


王麗斐


金樹人vs林以正


7/4(五)


情緒管理的本土化議題 成人VS兒童


杜淑芬


王麗斐vs王叢桂


8/1(五)


家族治療的本土化議題


杜淑芬


賈紅鶯vs趙文滔


9/5(五)


諮商倫理的本土化議題


王麗斐


陳秉華vs洪莉竹


10/3(五)


正向心理學的本土化議題—研究與實務


修慧蘭


曾文志vs呂奕熹



二、 講師資歷:


第一講  非常本土!心理位移



當金樹人教授遇見「靈山」,他跳脫西方諮商研究的窠臼,以本土諮商心理研究視野,展開對心理位移的理論和研究的建立。當人將自己處在不同的位置上看待自己和事物會有何種不同?又,從不同的位置和自己對話會產生怎樣的經驗和力量?來自社會心理學的另一端,林以正教授從關心青少年面對多元自我的困境中,透過本土化心理學的研究思維,探究網路成癮、親密關係以及忍耐等等議題。這對平日一起打坐、讀廣論的師兄弟,今天,一起來對話「心理位移」。

 

金樹人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教授

關注人的生涯、心和靈的自在,重點在「人」,他如是說。

 

林以正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關注親密關係、寂寞、社會比較、網路成癮行為等主題

 

第二講  情緒管理的本土化議題  成人VS兒童



情緒的表達是種多元文化的現象。西方的情緒理論與情緒管理策略可運用於華人的情緒管理課題之中嗎?王叢桂教授從研究職場中工作者的情緒管理經驗,發展屬於華人情緒管理的思維;王麗斐教授透過關注兒童的學校生活適應中,探究兒童的情緒困境與情緒管理策略。他們都在問:情緒管理時,華人究竟是該勇於情緒表達,還是忍讓?他們的研究與對談將讓我們有機會對情緒管理的本土化發展,激發更多的迴響與思考!

 

王叢桂

東吳大學心理系教授

關注親職與工作價值、性別角色、華人情緒等議題

 

王麗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教授

關注小學輔導、兒童情緒管理、團體諮商與心理治療、和性別等多元議題

 

第三講  家族治療的本土化議題



家族治療師關注個人行為背後的社會文化脈絡,一位小心檢視家庭經驗的本地家族治療師,很容易發現文化對家人的影響。在第三講中,賈紅鶯教授,一位從學校的輔導室開始做起家族治療並出走到醫院與社區場域的家族治療師,將與你分享家族治療的魅力,以及家族治療如何吸引個人工作的諮商師。她也將與你分享當”個人”工作的諮商師跨越到”家庭”治療的工作時會出現怎樣的困難? 又當如何突破?而趙文滔心理師則將回顧心理治療本土化的幾種不同取向(approach),並從治療歷程分析文化因素對個人受困經驗及因應行為的影響,以及在治療介入中將文化納入考慮的嘗試。

 

賈紅鶯

花蓮教育大學諮商心理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曾於世界知名的英國Tavistock Clinic 接受家族治療訓練,並於倫敦 Marlborough Family Service 擔任名譽家庭治療師(2004-2006) 。關注家族治療的實務與督導家庭與文化 關係與語言。

 

趙文滔

中國文化大學學生諮商中心主任、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家族治療系列講座召集人、香港大學家庭研究院家族治療師

 

第四講  諮商倫理的本土化議題



諮商專業倫理源自西方社會,台灣諮商工作者在實踐諮商倫理時,是否有必要考量到文化差異,修正或重新訂定與台灣社會文化脈絡相容的諮商倫理? 而源自APA/ACA諮商倫理守則所訂定的中國輔導學會諮商專業倫理守則,實際應用時會遇到哪些問題與困境?引發這些倫理困境的個人因素與情境因素有哪些?諮商師進行倫理決定時會考慮哪些因素?諮商人員的困境與倫理決定歷程和哪些華人社會的文化價值觀具有關連性?我們邀請兩位學者一起來討論諮商倫理中的文化意涵。

 

陳秉華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教授

關注人我關係、多元文化、諮商倫理、諮商歷程的本土化議題

 

洪莉竹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系副教授

關注文化與心理諮商、諮商倫理、諮商員教育與督導、學校輔導工作等議題

 

第五講  正向心理學的本土化議題—研究與實務的對話



愈來愈多專家學者主張傳統的諮商心理學理論偏重於病態的心理學,近年來,如何促進和維繫人們的心理健康和福祉,看重人的優勢(strength-based)、復原力等正向力量,正是正向心理學所關注的。目前國內有關正向心理學之研究發現為何?個人的優勢與心理疾病或心理健康之關連為何?在諮商實務工作上,不論是處理家庭議題、或是有關生涯、或是精神疾病的當事人,這樣的思潮適合性如何?適合我們本土文化中普遍的求助者嗎?諮商實務工作者又如何看待此思潮?因此,我們預計邀請一位對於正向心理學有深刻關注的學者與另一位實務工作者,對話這一重要的議題。

 

修慧蘭(主持人)

政治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兼心理諮商中心主任

 

引言人:

曾文志

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兼諮商中心主任

關注大學生學習與適應、正向心理發展與復原力研究、阿德勒諮商

 

呂奕熹諮商心理師

關注壓力與焦慮、網路成癮等議題、家庭及親子關係、婚前協談、生涯規劃等




 

三、 參加對象:本會會員與有興趣參與活動的博碩士研究生及專業人士,50人為限。參與之諮商心理師將可獲得每場二點諮商心理師繼續教育積分。

四、 參加費用:全額免費,由中國輔導學會諮商心理學組補助。

五、 報    名:為掌握人數,請於開講日前五天下午五點前完成傳真報名。

六、 活動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大樓五樓

七、 主辦單位:中國輔導學會諮商心理學組

八、 協辦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九、 聯絡人:呂盈慧小姐(星期一至三早上或EMAIL到本會)

         /電話:(02)2365-3493 /傳真:(02)2367-3571

      地址:100台北市中正區師大路188號1樓

     e-mail: cga.mail@msa.hinet.net (標題:報名諮商心理和本土對話)

-------------------------------------------------------------------

中國輔導學會諮商心理學組主辦

「諮商心理和本土對話」

報名表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姓  名


 

 


服務

單位


 

 


職  稱


 

 


行動

電話


 

 


聯絡

電話


(  )


傳  真


(  )


Email


 


會員資料更新


下列會員資料如有異動,敬請打勾註明:

□服務單位 □職稱 □地址 □電話 □傳真 □行動電話 □電子郵件


會員


□中國輔導學會會員     □諮商心理組組員  □其他 


參加場次


□  6/13  7:00-9:00  非常本土!心理位移

□  7/4  7:00-9:00  情緒管理的本土化議題  成人VS兒童

□  8/1   7:00-9:00  家族治療的本土化議題

□  9/5   7:00-9:00  正向心理學的本土化議題-研究和實務的對話

□  10/3  7:00-9:00  諮商倫理的本土化議題



 

2008年5月7日 星期三

2008年全職實習輔導員初審入選名單!

2008年全職實習諮商員甄選來件者眾,通過初審進入複試名單如下:(依來件順序)



歐陽萱(文化大學) 



劉乃菁(Boston College)



許伶楓(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孟    謙(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楊鎧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黃乙白(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考試時間為4/17(四)9:30~16:30,地點為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福音樓九樓第三講堂。



錄取者將會於今日稍晚收到考試流程通知,以e-mail方式寄出,請空出當日時間。如有其他相關問題,請來電馬偕協談中心:02-25433535轉2010找呂奕熹心理師或蘇絢慧心理師。以上!

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馬偕協談中心公告

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第二屆理監事選舉結果,

馬偕協談中心獲選兩名理事:



蘇絢慧 心理師 (新任)

呂奕熹 心理師 (連任)



感謝諮商心理師同業對馬偕協談中心的專業肯定,

認同本中心在心理諮商實務工作推動上的努力。

以上。